close
還不到六月,全台近日就已相當悶熱。根據中央氣象局資料,昨日台北、板橋、台中及金門測站都創下設站以來五月的最高溫紀錄,尤其台北更是出現了38.2度的高溫,讓不少民眾直呼「熱得受不了」。
綜合媒體報導,上週五一名45歲吳姓男子環島抵達墾丁,卻因氣候悶熱被人發現昏倒在鵝鑾鼻公園,雖經急救後情況轉好,該男子也向急救人員表示自己是中暑,婉拒送醫。沒想到隔沒多久,吳姓男子在去買飲料的過程中又再度昏倒在地,經AED及CPR急救仍回天乏術。
根據衛福部統計資料,全台在五月已有超過300人因熱暈厥、熱痙攣及熱傷害等症狀就醫,較去年高出近一倍,提醒民眾外出務必要預防可能發生的熱傷害。
高溫造成的熱傷害大概分為哪幾種?
- 熱中暑:除了環境高溫之外,身體喪失調節體溫的功能,導致散熱功能變差,都可能會造成中暑;症狀包含短時間內出現異常高體溫,無汗或是大量盜汗、四肢無力及意識不清等,若症狀惡化突然昏迷,嚴重者可能會導致死亡。
- 熱痙攣:指在熱環境中過度運動或是大量勞動時,因為鹽分流失進而造成肌肉痙攣的現象。
- 熱衰竭:因長時間暴露在悶熱且溼度過高的環境下,鹽分流失或脫水導致,主要症狀包括無力倦怠、頭暈、噁心等。
- 熱昏厥:由於身體不適應高溫環境,身體散熱而大量排汗,血液凝聚導致腦部血流不足,通常多發生在熱環境久站或是突然起身時,導致短暫喪失意識或全身癱軟。
國民健康署也提醒民眾預防熱傷害要注意:
- 保持涼爽:穿著輕便且透氣的衣物,於戶外活動注意防曬。
- 補充水分:定時喝水,養成每天至少喝2000cc白開水的習慣。
- 提高警覺:隨時注意氣象局的天氣預報,選擇適當時間安排戶外活動;留意自己及身旁人的身體狀況,並適度休息及補充水分。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